学术人物

  • 权雅宁教授

    <正>权雅宁,女,陕西扶风人,中共党员,1975年11月生,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7年、2012年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历任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院长,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挂职),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主任等职。2017年2月任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党委委员、副院长。

    2017年07期 v.32;No.23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正当性

    王聚芹;饶一鸣

    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主思想、民主政治及有益经验浸润而成的科学民主制度,是对自由主义的一种矫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正当性。实践证明,只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理论和实践,才能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年07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说服机制建设探略

    郑自立;

    自2014年开始,我国进入媒体融合加速发展的轨道。立足于这一新的媒介发展时代背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说服机制的构成和效能,作出一般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再着力探析媒体融合发展加速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说服机制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从创新话语内容体系、优化话语传播渠道、促进话语接受理性自觉、巩固话语说服实效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说服机制的策略。

    2017年07期 v.32;No.231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 二十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外部条件

    卢粉艳

    20世纪初,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学说在中国竞相传播,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和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一切,归功于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明智选择。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以及与中国社会革命需求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追求的相通性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它的前提条件;20世纪初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外部条件。

    2017年07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法律与社会问题研究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格培育与完善的策略与路径

    赵爱玲;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范畴,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培育和养成无论对大学生个体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发展,还是对学校、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致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因素很多,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的人格培育与完善,必须既要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培养思想、学会理性认知良好人格属性,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明确定位人格培养目标;又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把人格培育与智能提高、艺术修养活动相结合,还要重视创新人格培育理念和方法,要以提高人文素养为切入点,塑造健全人格;更要注重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培育模式,把网络变成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

    2017年07期 v.32;No.231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虚拟产权式商铺的治理研究——以W市CA区虚拟产权式商铺的纠纷处理为例

    潘云华;钱卫东;

    虚拟产权式商铺热销过后随着回报期的到来,出现了很多问题:多种形式的经济纠纷、业主之间合作难题、政府维稳成本急增等。究其成因,是商铺产权虚设、禁止营销的法制规范效力低下、业主自治的民主困境。若要妥善解决上述难题,回归物权法基本原理,创新产权登记方式,以建筑物"单元"产权总体登记、虚拟分割商铺共有权登记变更为主要方式,并遵循物权运行规律,在"业主组织自治+政府外部监督为基本运行框架"范畴内,进行组织创新、机制创新、规则创新。

    2017年07期 v.32;No.231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的理解与思考

    余中根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的通过,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包括民办学校党的建设问题、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禁设营利性学校的问题、民办学校为教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问题、非法举办民办学校的法律责任问题等。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新法的适用。

    2017年07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哲学与历史文化研究

  • 宋代主仆关系与司法介入

    李涛;陈渊

    主仆关系是中国传统家庭中的重要关系。两宋时期,固然不乏"主义仆忠"的记载,但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不断发展,社会阶级关系中传统意义上的奴隶制开始向雇佣化演变,奴婢的性质发生变化,其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主仆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而宋代司法基于奴婢的良人身份保护其基本的人身权与诉讼权,有意介入主仆关系这一传统的家庭内部关系领域,虽然在实践中出现了某些偏差,但客观上无疑保护了奴婢的利益。

    2017年07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 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及其启示——从"洞喻"看"单向度的人"

    王景华1;韩振丽2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作为一个新型极权主义社会,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向度,从而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而在"洞喻"中,柏拉图设想的囚徒从小被抛入洞中并长期被束缚在洞中,不再想象与之不同的另外一个更真实的世界,像单向度的人那样做了真正的囚徒。虽然单向度的人受压制形式与囚徒受束缚形式不同,但都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从外在的人身束缚到内在思想意识的制约。通过比较并分析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生存境遇与"洞喻"中囚徒所处的境遇,有助于深刻理解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多方面压制和控制,促进人们对当下社会中的人的生存境遇的全面认识与反思,进而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借鉴。

    2017年07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 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及其启示——从“洞喻”看“单向度的人”

    王景华;韩振丽;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作为一个新型极权主义社会,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向度,从而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而在"洞喻"中,柏拉图设想的囚徒从小被抛入洞中并长期被束缚在洞中,不再想象与之不同的另外一个更真实的世界,像单向度的人那样做了真正的囚徒。虽然单向度的人受压制形式与囚徒受束缚形式不同,但都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从外在的人身束缚到内在思想意识的制约。通过比较并分析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生存境遇与"洞喻"中囚徒所处的境遇,有助于深刻理解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多方面压制和控制,促进人们对当下社会中的人的生存境遇的全面认识与反思,进而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借鉴。

    2017年07期 v.32;No.231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语言文化与文学研究

  • 唐人诗歌偶拾瑕(其二)

    仓林忠1;吕祥2

    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中,时有一些瑕疵。如元稹《行宫》中,"宫"字重复过多,缺少锤炼;卢纶《塞下曲其三》,"欲""逐单于"与"雪满弓刀"情理相悖;贺知章《咏柳》自我设疑自作解答不合逻辑;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文句意杂,《塞下曲其一》炼字不精;张九龄《望月怀远》"竟夕"用词欠工,"赠月"弄巧成拙;韦庄《稻田》摹写失真;杜荀鹤《蚕妇》遣词欠精;孟浩然《岁末归南山》境界不高,语意重复;杜甫《房兵曹胡马》有失层次;王之涣《送别》语涉歧义。

    2017年07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重新评估《任氏传》的思想价值

    周承铭1;高雪2

    《任氏传》意在以爱情婚姻中的道德与准则,揭示封建社会座主门生政治中主从双方所应遵守的道德与准则。其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开创了唐代小说爱情道德主题先河,确立了唐代爱情或涉及两性关系小说贬男褒女的基本走向;塑造人物善恶兼书,反映了中唐人对人性的认识水平和对人的包容态度;以男女依附关系隐喻官场上的座主门生关系,对杨炎为相聚揽人才的成败作了深刻总结。

    2017年07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 “西泠四家”诗歌研究

    蔚然

    "西泠四家"是清代中期以杭州为中心的篆刻流派,成员为丁敬、蒋仁、黄易、奚冈。他们开启了近代篆刻的艺术风格,对于浙派印学的开创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西泠四家"文学才华亦颇为突出。他们或以宗宋为基本诗学倾向,或崇尚抒写性灵,清雅绝俗,极大地丰富了浙江地域文学类别。

    2017年07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试论“重写文学史”思潮的局限性

    冯毓璇

    20世纪80年代末,陈思和、王晓明二人在《上海文论》上提出"重写文学史"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了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一股学术思潮,并且迅速扩大其影响力,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甚至在其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新编写的现代文学史教材。"重写文学史"的提出,使我们在新的历史视野中重新进行对文学史的书写和研究,颠覆我们固有的文学观念。但是"重写文学史"这一事件在进入文学史视野中时所带来的问题和误区也同样存在。

    2017年07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艺术研究

  • 从原生到重构看壮族民歌的历史与变迁

    党宇娜

    翻开壮族的历史,无论是文化传承、民俗风情还是情感交流,民歌都是嵌入其中的。民歌表情传意的艺术形式和功能,使我们无不感受着壮族诗性思维的极度浪漫。然而,伴随周边社会语境的变迁,壮族这种原生民歌的诗意表现方式却在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与周边民族交流、融合的新民歌样式。探寻壮族族群心理与文化内涵,审视民歌文化表现形式与意义所指,是当代民歌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2017年07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 凤阳花鼓音乐与明清俗曲关系考述

    周熙婷

    利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把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丰富的口传音乐史料有机结合,深入探索了明清俗曲在凤阳花鼓中的大量遗存。考述了凤阳花鼓与明清俗曲的历史联系,研究了明清俗曲与凤阳花鼓相互渗透、共生依存的关系。尤其是对凤阳花鼓中的明清俗曲音乐曲牌和明清俗曲中的凤阳民歌小调曲牌的考述,为研究凤阳花鼓的传承规律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进一步了解明清俗曲在曲艺类非遗中的流变和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17年07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7K]

秦地文化研究

  • “执念”与《龙尾堡》的叙事

    李静;

    陕西渭南作家严步青的长篇小说《龙尾堡》,主要以严家、郭家和马家三大家族间的大户之争及一个土匪的故事,叙说关中老故事,要与人们的失忆对抗。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中真实历史记忆与遗忘的故事,也是一部书写人的"执念"及掐灭人性恶之花的故事。小说以关中七十余年的历史真相,对历史记忆进行了巧妙地处理,以人们的"执念"推动情节发展,展现历史中的日常生活;以古庙和"秦王镜"的神奇传说贯穿始终,完成了对人物"执念"始,"放下"终的叙述;反思历史发展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传达出了作者的"明心"观。

    2017年07期 v.32;No.231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延安木刻艺术特征与现实意义

    张毅;

    "延安木刻"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例,它以社会运动的形式开展了超大规模的艺术实践,并深入践行了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但又因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较强的政策规约性质而时常遭到某种质疑。从其艺术特征以及主导文艺思想入手,深入分析并梳理延安木刻版画创作的贡献与局限,肯定其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认知角度。

    2017年07期 v.32;No.231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下载本期数据